# 比特币闪电网络与Nostr:去中心化社交支付的新范式2023年上半年,比特币生态的创新成为行业热点话题之一。BRC20、Ordinals NFT和Bitcoin Layer2等新兴概念吸引了广泛关注,推动比特币生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围绕比特币的发展路径,社区内部曾多次爆发意识形态争论。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潜在的巨大机遇逐渐浮出水面:闪电网络与Nostr结合的去中心化社交支付模式。## 闪电网络的诞生:扩容之争的产物比特币网络设计之初,每个区块大小为1MB,每10分钟生成一个区块,理论上每秒可处理约7笔交易。这一处理能力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尤其在交易活跃的牛市期间。因此,2015年比特币社区就开始讨论扩容方案。在技术路径选择上,社区出现了两派观点:1. 激进派:支持通过增加区块大小来提升Layer1交易容量2. 保守派:主张采用Layer1技术升级结合Layer2扩容的方案激进派在区块高度478558处进行了硬分叉,产生了一个新的加密货币。而以核心开发团队为代表的保守派则坚持保持比特币作为"非主权资产"的纯粹属性,仅在Layer1进行小幅技术升级(如隔离见证),同时通过Layer2解决方案(如闪电网络)来扩展比特币的应用场景。2017年8月,比特币完成了隔离见证升级。通过将交易信息和数字签名分开存储,实际上将区块大小扩展到了约1.5MB,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Layer1的交易处理能力。2018年3月,闪电网络正式上线,通过链下状态通道技术实现了快速支付功能,为比特币网络提供了Layer2扩容方案。这一组合方案基本实现了保守派主张的Layer1技术升级加Layer2链下扩容的目标,维护了"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闪电网络实现即时支付"的价值主张。时至今日,闪电网络已拥有1.8万个节点,运行着超过7万个通道,网络中锁定了5400多个BTC。除闪电网络外,Stacks Network、Rootstock和Liquid Network等多个Bitcoin Layer2项目也相继涌现。然而,闪电网络作为一个支付功能模块,并不适合作为独立的去中心化应用存在。相反,它更适合嵌入到其他应用中,尤其是社交类应用,以发挥其快速、小额支付的优势。## Nostr与闪电网络的完美结合Nostr是一个基于简单协议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天生具备抗审查能力。它通过中继节点(Relay)传输用户发布的内容(Notes)和其他信息。Nostr不依赖任何中心化服务器,用户可以自由创建公私钥对,不受第三方限制。从用户体验角度看,基于Nostr协议的社交应用Damus与传统社交平台功能相似,用户可以发布帖子、点赞、关注他人、转发内容等。使用Nostr时,用户需要运行一个客户端(可以是原生客户端或网页客户端)。发布内容时,用户先编辑好内容,用私钥签名,然后将其发送到多个中继节点。中继节点负责将内容广播给其他用户。任何人都可以运行中继节点,节点只需接收并转发连接到该节点的用户发布的内容。由于签名和验证都在客户端完成,用户无需信任中继节点。Nostr最受欢迎的客户端Damus内置了比特币闪电网络支付功能。用户只需填入Nostr公钥,就能直接通过闪电网络支付中继节点的一次性费用,支付完成后会收到一张比特币闪电网络支付凭证。Nostr的设计理念与比特币网络有相似之处。开发者开发各种客户端供用户选择,客户端负责签名和验证信息;中继节点负责抓取、存储和传输信息;用户只需创建一对公私钥即可无门槛使用Nostr。这种设计在每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健壮性和抗审查能力。截至目前,Nostr已有超过2300万个公钥,其中有个人简介的账号超过360万,绑定闪电网络地址的账户超过17万。网络中有1644个中继节点,总共发生了超过1亿次事件。然而,加密货币社区对Nostr的主要质疑在于中继节点缺乏激励机制。如果引入代币激励,可能会导致代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无法形成有效激励,还可能受到攻击;如果没有代币激励,中继节点可能缺乏持续运营的动力,存在主动或被动删除数据的风险。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设置AI机器人作为Nostr的中继节点,负责抓取、存储和传输信息。AI相比人类可能更加中立,不会因个人喜好或疏忽而过滤用户内容。同时,可以设置一个闪电网络地址向用户收取费用,新用户需要一次性支付少量BTC才能使用该中继节点。AI中继节点收集到的BTC可用于覆盖运维成本。Nostr和闪电网络的结合为社交应用与比特币的原生整合提供了一个范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社交应用与比特币(闪电网络)结合,去中心化社交的大规模采用可能率先在与比特币闪电网络的结合中实现突破。## 结语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支付系统,具有无准入门槛的金融包容性。结合闪电网络实现快速支付后,在去中心化社交支付乃至AI领域的应用中都具备独特优势。这一创新模式为比特币生态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闪电网络与Nostr开创去中心化社交支付新范式
比特币闪电网络与Nostr:去中心化社交支付的新范式
2023年上半年,比特币生态的创新成为行业热点话题之一。BRC20、Ordinals NFT和Bitcoin Layer2等新兴概念吸引了广泛关注,推动比特币生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围绕比特币的发展路径,社区内部曾多次爆发意识形态争论。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潜在的巨大机遇逐渐浮出水面:闪电网络与Nostr结合的去中心化社交支付模式。
闪电网络的诞生:扩容之争的产物
比特币网络设计之初,每个区块大小为1MB,每10分钟生成一个区块,理论上每秒可处理约7笔交易。这一处理能力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尤其在交易活跃的牛市期间。因此,2015年比特币社区就开始讨论扩容方案。
在技术路径选择上,社区出现了两派观点:
激进派在区块高度478558处进行了硬分叉,产生了一个新的加密货币。而以核心开发团队为代表的保守派则坚持保持比特币作为"非主权资产"的纯粹属性,仅在Layer1进行小幅技术升级(如隔离见证),同时通过Layer2解决方案(如闪电网络)来扩展比特币的应用场景。
2017年8月,比特币完成了隔离见证升级。通过将交易信息和数字签名分开存储,实际上将区块大小扩展到了约1.5MB,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Layer1的交易处理能力。2018年3月,闪电网络正式上线,通过链下状态通道技术实现了快速支付功能,为比特币网络提供了Layer2扩容方案。
这一组合方案基本实现了保守派主张的Layer1技术升级加Layer2链下扩容的目标,维护了"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闪电网络实现即时支付"的价值主张。
时至今日,闪电网络已拥有1.8万个节点,运行着超过7万个通道,网络中锁定了5400多个BTC。除闪电网络外,Stacks Network、Rootstock和Liquid Network等多个Bitcoin Layer2项目也相继涌现。
然而,闪电网络作为一个支付功能模块,并不适合作为独立的去中心化应用存在。相反,它更适合嵌入到其他应用中,尤其是社交类应用,以发挥其快速、小额支付的优势。
Nostr与闪电网络的完美结合
Nostr是一个基于简单协议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天生具备抗审查能力。它通过中继节点(Relay)传输用户发布的内容(Notes)和其他信息。Nostr不依赖任何中心化服务器,用户可以自由创建公私钥对,不受第三方限制。
从用户体验角度看,基于Nostr协议的社交应用Damus与传统社交平台功能相似,用户可以发布帖子、点赞、关注他人、转发内容等。
使用Nostr时,用户需要运行一个客户端(可以是原生客户端或网页客户端)。发布内容时,用户先编辑好内容,用私钥签名,然后将其发送到多个中继节点。中继节点负责将内容广播给其他用户。任何人都可以运行中继节点,节点只需接收并转发连接到该节点的用户发布的内容。由于签名和验证都在客户端完成,用户无需信任中继节点。
Nostr最受欢迎的客户端Damus内置了比特币闪电网络支付功能。用户只需填入Nostr公钥,就能直接通过闪电网络支付中继节点的一次性费用,支付完成后会收到一张比特币闪电网络支付凭证。
Nostr的设计理念与比特币网络有相似之处。开发者开发各种客户端供用户选择,客户端负责签名和验证信息;中继节点负责抓取、存储和传输信息;用户只需创建一对公私钥即可无门槛使用Nostr。这种设计在每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健壮性和抗审查能力。
截至目前,Nostr已有超过2300万个公钥,其中有个人简介的账号超过360万,绑定闪电网络地址的账户超过17万。网络中有1644个中继节点,总共发生了超过1亿次事件。
然而,加密货币社区对Nostr的主要质疑在于中继节点缺乏激励机制。如果引入代币激励,可能会导致代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无法形成有效激励,还可能受到攻击;如果没有代币激励,中继节点可能缺乏持续运营的动力,存在主动或被动删除数据的风险。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设置AI机器人作为Nostr的中继节点,负责抓取、存储和传输信息。AI相比人类可能更加中立,不会因个人喜好或疏忽而过滤用户内容。同时,可以设置一个闪电网络地址向用户收取费用,新用户需要一次性支付少量BTC才能使用该中继节点。AI中继节点收集到的BTC可用于覆盖运维成本。
Nostr和闪电网络的结合为社交应用与比特币的原生整合提供了一个范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社交应用与比特币(闪电网络)结合,去中心化社交的大规模采用可能率先在与比特币闪电网络的结合中实现突破。
结语
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支付系统,具有无准入门槛的金融包容性。结合闪电网络实现快速支付后,在去中心化社交支付乃至AI领域的应用中都具备独特优势。这一创新模式为比特币生态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