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手?我有话说!」Gate广场挑战赛——秀操作赢$2,000,百万流量加持!
你是下一个明星交易员吗?
想让自己的名字闪耀广场热搜?想吸引数万追随者?百万流量已就位,就等你来承接!
🎉 双重豪礼,赢家通吃!
1️⃣ 晒单排行榜奖励
收益率排名前10的用户,瓜分 $1,500合约体验券!巅峰对决等你来战!
2️⃣ 晒单幸运奖
随机抽取10位用户,每人赠送 $50跟单包赔券!即使不是大神,也有机会躺赢!
🎮 参与方式超简单!
✅ 在 Gate广场 晒出你的交易战绩,并成为带单员!
✨ 发帖要求:
内容必须原创,并带上 #CopyTrading# 或 #跟单# 标签
附上 收益率截图 或 交易卡片,并分享你的 独家交易心得
严禁AI生成虚假交易,一经发现取消资格
观点犀利、逻辑清晰,干货越多越吸粉!
⏰ 活动截止:8月15日 10:00(UTC+8)
【立即发帖】 展现你的王者操作,承接百万流量,成为下一个交易传奇!
💬 还在等什么?Gate广场,等你来战! 💪
PANews发布 | 《2025全球稳定币产业发展报告》美元稳定币占据99%市场,USDC有望2030年超越USDT
PANews联合移动支付网共同发布的《2025全球稳定币产业发展报告》,对稳定币产业的全局进行了追踪与分析,结合链上交易数据、政策进展与产业演化路径,从发展历程、市场结构、应用场景、全球监管、发展潜力与潜在风险六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梳理。 文章来源:PANews 原创作者:Frank 2025 年,是稳定币发展历程的关键大年。 在这一年,稳定币不仅在市场规模、交易活跃度上刷新纪录,监管政策、资本关注度也同步提速。一个原本起源于加密市场内部“避风港”工具的资产品类,正在逐步走向全球支付、跨境贸易、DeFi基建乃至主权信用的前沿。 PANews联合移动支付网共同发布的《2025全球稳定币产业发展报告》指出,稳定币已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之一,并正在改变全球金融运行格局。该报告对稳定币产业的全局进行了追踪与分析,结合链上交易数据、政策进展与产业演化路径,从发展历程、市场结构、应用场景、全球监管、发展潜力与潜在风险六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
(可在文末下载报告全文) 美元稳定币占绝对优势 报告发现,全球稳定币市场当中,美元稳定币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发行量达到2564 亿美元,而其他国家的法币稳定币仍处于萌芽状态,排名第二的欧元稳定币也仅为 4.9亿美元规模。日元、英镑、韩元、里拉稳定币规模皆为数十万美元到千万美元之间。以此来看,非美元法币稳定币仍有较大的潜力。
截至2025年7月,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超过2500亿美元,较年初增长显著。其中,Tether(USDT)与Circle发行的USDC两者市值合计占据市场的86.5%,形成稳定币领域的双寡头格局。与此同时,链上年转账总额高达36.3万亿美元,超越Visa与Mastercard的全年总交易额,成为全球支付网络的新基石。此外,USDC在2025年增速明显,年内增速达到40.9%,据此增速推算,USDC有望在2030年前后超越USDT。
这场爆发并非昙花一现,而是由多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美、欧、港等主要经济体陆续推进稳定币立法,监管路径日渐明朗;摩根大通、贝莱德、PayPal、京东、蚂蚁集团等传统金融与科技巨头纷纷下场;USDC母公司Circle成功赴美上市,点燃了资本市场对于稳定币的想象力;多国高通胀地区(如阿根廷、土耳其、尼日利亚)用户将其视作“数字美元”避险工具;DeFi、RWA、支付结算等新兴场景持续为稳定币注入实际需求。 从链上活跃度来看,目前全球月活稳定币地址已超过3000万个,链上总持币地址则突破1.68亿。根据Visa数据,在剔除机器人和交易所钱包后,真实用户主导的交易占比已从2023年的不足15%提升至当前的22%左右,使用者结构正逐步从套利机器人向企业与散户过渡。 从Circle到京东,稳定币进入“主流战场” 稳定币的角色,正从“交易避险锚”升级为“数字金融主流资产”。今年以来,全球多家科技巨头与金融机构陆续加码稳定币布局: Circle上市:稳定币发行商Circle成功在美股挂牌,市值一度逼近千亿人民币,成为稳定币行业首个“准系统性金融公司”; PayPal与Visa集成稳定币结算:PayPal推出PYUSD稳定币,并在Solana等高性能公链上线;Visa与Worldpay在B2B结算中引入USDC;京东、蚂蚁进军香港稳定币:京东稳定币已进入香港监管沙盒测试阶段,应用场景包括跨境支付、投资交易、消费结算;Shopify、沃尔玛支持稳定币支付:零售巨头通过与Stripe、Coinbase等合作,推动稳定币直接用于线上零售支付;新兴公链高增长:Base、Solana等新型公链凭借低费率和高扩展性吸引大量稳定币部署,Solana稳定币市值年内增长逾600%。
传统金融、互联网平台与加密原生力量的共同推动,使稳定币从“加密专用结算工具”升级为广泛可用的数字支付中介,也为其监管合规提出更高要求。 规模热潮背后仍存结构性不确定性 然而,在火热的市场表现背后,稳定币也面临诸多结构性挑战与争议。 首先是“真实使用规模”问题。报告指出,虽然稳定币整体转账额高达36万亿美元,但其中高达七至八成由机器人、交易所内部转账等“虚拟流量”构成,真正的C端或企业端使用规模仍需进一步挖掘和定义。 其次是“锚定机制与透明度”问题。USDT虽居于行业之巅,却仍未发布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完整审计报告,其储备资产结构与风险敞口长期为市场争议焦点;而USDC尽管更透明合规,但在应用普及与生态整合方面仍与USDT存在差距。 此外,各国监管政策之间仍存差异与博弈,部分地区尚未开放稳定币使用,而部分市场(如香港、新加坡)则主动承担起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角色。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GENIUS法案》已经明确稳定币不属于证券、禁止算法稳定币、要求储备金100%为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与短期美债),这一立法若正式生效,将深刻影响现有主流稳定币的运行逻辑与全球合规结构。 报告亮点:六大维度全景透视稳定币进化路线 本次由PANews与移动支付网联合发布的报告,采用链上统计+分类追踪+公开信息交叉验证的方式,对稳定币发展进行了全面梳理,涵盖以下六大维度:
报告还特别指出,当前非美元稳定币仍处于发展早期:欧元稳定币市值不足5亿美元,日元、英镑、韩元等货币稳定币市值多在千万美元级别,未来仍有巨大拓展空间。 🔗下载报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