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偶像應援 · Gate送你直達 Token of Love! 🎶
家人們,現在在Gate廣場爲 打 Token of Love CALL,20 張音樂節門票等你來瓜分!🔥
泫雅 / SUECO / DJ KAKA / CLICK#15 —— 你最期待誰?快來一起應援吧!
📌 參與方式(任選,參與越多中獎幾率越高!)
1️⃣ 本帖互動
點讚 & 轉發本帖 + 投票你最愛的藝人
評論區打出 “我在 Gate 廣場爲 Token of Love 打 Call !”
2️⃣ 廣場發帖爲 TA 打 Call
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發帖內容任選:
🎵 最想現場聽到的歌 + 心情宣言
📣 應援口號(例:泫雅女王衝鴨!Gate廣場全員打 Call!)
😎 自制表情包/海報/短視頻(加分項,更容易中獎!)
3️⃣ 推特 / 小紅書發帖打 Call
同樣帶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內容同上,記得回鏈到表單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008
🎟️ 獎勵安排
廣場優質發帖用戶:8張門票
廣場幸運互動用戶:2張門票
Twitter 優質發帖用戶:5張門票
小紅書優質發帖用戶:5張門票
📌 優質帖文將根據文章豐富度、熱度、創意度綜合評分,禁止小號水貼,原創發帖更易獲獎!
🕒 8
700倍“Pump.fun”:一位澳大利亞人全身塗滿紋身追逐世界紀錄
扎卡裏·戈蘭,網上名爲唐尼·達科,正用他的皮膚字面上重寫歷史。他反復紋身一個詞:Pump.fun——一個在Solana上流行的meme幣launchpad的名稱。他的目標?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同時開啓作爲全職紋身主播的職業生涯。
🎯 目標?700個相同字的紋身——並進行直播 27歲的戈蘭正在努力打破目前由“露西”保持的同一個詞重復紋身的世界紀錄——該紋身已紋了667次。戈蘭已經在他的身體上紋了415次“Pump.fun”,並計劃在本週六的直播中達到700次。 他正在記錄一切,直播每一個針刺的過程,並爲他的項目PUMPINK制造熱度——這是一個他用來啓動自己“虛擬紋身工作室”品牌的自定義幣。
💡 文身與加密貨幣相遇——這是一種增強的個人品牌 Gollan在悉尼全職擔任紋身去除專家,但他現在正在轉變方向,創建一個平台,爲個人和加密項目設計紋身。這些設計將會進行直播,通過收入分成進行貨幣化,甚至作爲獨特的藝術作品進行運輸。 “我想建立一個虛擬紋身工作室,在那裏我爲加密社區創作和展示定制設計,”戈蘭解釋道。
“當我把 Pump.fun 紋在身上的時候,人們自然會問問題——這就是談話的開場白。”
📉 他的代幣下跌,但炒作機器仍在運轉 自從推出他的PUMPINK代幣以來,Gollan每天花費“幾個小時”進行直播,展示他的紋身並與粉絲互動。雖然該代幣短暫達到了412,150美元的市值,但隨後暴跌近73%,降至111,590美元。 但戈蘭並沒有氣餒——事實上,他正在押注於可見性。 “假設我最後住進醫院,護士們看到我的紋身——即使他們不問,他們也會想知道我爲什麼全身都是Pump.fun的紋身。”
“如果我被逮捕也是一樣——警察可能會查這個。‘到處都有Pump.fun紋身的家夥’的消息會傳播,這直接爲我的平台帶來流量。”
⚠️ 一個艱難的過去,一條新的道路 戈蘭承認他曾是一個非法摩托車幫派的成員,該幫派被澳大利亞政府正式標記爲犯罪組織。由於當地的許可法律,阻止他開設紋身店,迫使他“幾年前”離開這個行業。此後,他一直擔任卡車司機和搬運工——但紋身始終召喚着他。 他在中學時第一次接觸紋身,在eBay上買了一套工具,給同學紋身以掙午餐錢。
今天,他估計自己身體的75%都被墨水覆蓋,除了背部和右臂,因爲可達性問題。
📺 接下來是什麼?更多的記錄,更多的紋身,更多的主播 一旦他打破700 Pump.fun紋身記錄,Gollan已經有了下一步的計劃:
🔹 身上最多的紋身標籤 – 他會用 #PUMPINK
🔹 最常見的卡通角色紋身,可能來自於某個 meme 幣或 NFT 項目 “我想在年結束之前打破至少五到六項世界紀錄,”他說。
“每個直播都將遵循這個使命——一切都會爲我的觀衆進行直播。” 扎卡裏·戈蘭可能不是你典型的開發者或影響者。但在融合表情包文化、加密貨幣、紋身以及對關注的無盡追求方面,他正成爲數字極端主義下一波浪潮的象徵。
#pumpfun , #crypto 、 #CryptoNews , #CryptoCommunity 、 #MemeCommunity
保持領先一步 – 關注我們的資料,隨時了解加密貨幣世界中的一切重要信息! 注意: ,,本文中提供的信息和觀點僅用於教育目的,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視爲投資建議。這些頁面的內容不應被視爲財務、投資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建議。我們提醒您,投資加密貨幣可能存在風險,並可能導致財務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