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Paul Tudor Jones解讀比特幣投資邏輯:從邊緣貨幣到宏觀錨點
Paul Tudor Jones:在宏觀幻象終結之前,選擇稀缺與紀律
當代金融史的一個吊詭之處在於:風險並非來自風險本身,而是來自集體對"安全"的誤判。正如 Paul Tudor Jones(下稱 PTJ)所言,"所有道路都通向通脹"------不是因爲市場喜歡通脹,而是因爲制度別無選擇。在他構建的宏觀圖景中,比特幣不再是"未來貨幣"的理想模型,而是當前宏觀秩序崩解背景下,資本市場對"逃離信用體系"的一次本能反射,是全球投資者在主權債券信仰崩塌後尋找新的避險錨的一次資產結構重構。
PTJ 並非"加密原教旨主義者"。他不是從技術創新或政治抗議出發來理解比特幣,而是以宏觀對沖基金經理的思維,以系統性風險管理者的身分來審視比特幣。在他眼中,比特幣是一個資產類別的進化,是一項"在法幣信譽衰退、債務貨幣化愈演愈烈、央行工具箱失效之後自然浮現的資本應激反應",其稀缺性、非主權屬性、可審計透明度構成了新的"貨幣邊界"。"這是人類無法調整供應的唯一事物,所以我堅持持有它。" 他如是說。
這一配置觀點的形成,並非突發奇想,而是建立在一整套宏觀框架的基礎上:債務陷阱、經濟幻象、金融抑制與長期通脹主義。在 PTJ 看來,這一整套體系正在將傳統金融資產推入定價失效區間,而比特幣、黃金與優質股權資產,正在組成新一代的"宏觀三元組"來應對財政赤字、信用枯竭與主權信仰破產。
債務陷阱與經濟幻象:財政失衡是當前世界的主線
PTJ 多次強調,美國目前所處的宏觀狀態不是週期性困境,而是結構性財政不可逆轉的危機。這場危機的本質,是政府在長期低利率與財政寬松的刺激下,不斷地"預支未來",結果將債務推至一個無法用常規財政工具退出的水平。他指出:
"除非我們認真對待開支問題,否則我們很快就會破產。"
他列舉的一組關鍵指標極具衝擊力:
他稱這一局面爲"債務陷阱":利率越高,政府利息負擔越重;利率越低,市場通脹預期越強,債券越不受歡迎,融資成本終將反彈。陷阱的邏輯在於,每一個政策選擇,都是錯的。
更嚴重的是整個制度層面的"幻象性持續"。PTJ 借用這一術語,直指當前美國財政與貨幣政策之間的"表演性質":
"政治家、市場和公衆之間存在一種心照不宣、未明言的默契,假裝財政狀況是可持續的...盡管每個人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這種結構性否認讓市場在表面平靜下積聚系統性不穩定。一旦出現觸發機制(例如國債拍賣失敗、信用評級下調、通脹突然回升),便可能演變爲"債券米斯基時刻":即長期寬松與幻象維持突然終結,市場重新定價風險,導致收益率暴力上行、債券價格崩盤。PTJ 多次預警這一"轉折點邏輯":
"金融危機醞釀需要數年時間,但爆發只需幾周。"
當前市場的問題不在於"是否會崩",而在於何時認知會突變。只要"經濟幻象"仍在舞臺上演,市場就不會主動重新定價。但當這一表演劇本被迫終止,投資者會在短期內劇烈調倉,逃離一切依賴主權信用的資產------美債首當其衝,比特幣或將成爲避風港之一。
債券信仰的逆轉:美債的"回報-自由-風險"化
在過去幾十年裏,構建投資組合的"常識"之一便是配置一定比例的長久期政府債券作爲"無風險"資產,以對沖股票市場下行、經濟衰退與系統性風險。但在 Paul Tudor Jones 的宏觀框架中,這種邏輯正在徹底被顛覆。他公開聲明:
"我不想持有任何固定收益資產。"
他進一步解釋稱,長期美債正在經歷一次"定價錯位"的系統性危機:
"它們的定價完全錯誤。联准会將把短期利率維持在過低水平太長時間。但在長端,市場將反抗。債券義警將會回歸。"
PTJ 所說的"義警"是市場中的"債券義警",即主動對抗政府財政擴張、拋售債券、推升利率的投資人羣體。回顧2023年10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突破5%,市場用腳投票表達對財政可持續性的質疑。PTJ 認爲這不過是預演,真正的拐點尚未到來。
他將當前長久期債券的持有者形容爲"信用幻覺的俘虜":
"國債在名義上可能仍然無風險,但它們保證會失去購買力。所以它們並非無風險。它們是無回報的風險。"
他強調這一判斷並非短期戰術性看空,而是長期結構性配置的排除項。"零固定收益"並不是爲了搏利差或規避波動,而是來自於對整個債券資產類別信用與定價邏輯的否定。在一個財政赤字無法壓縮、貨幣政策不再獨立、中央銀行對主權融資讓位的時代裏,債券的本質是對政府意志的信任。如果這一信任因高通脹與財政失控而動搖,債券就不再是"壓艙石",而是定時炸彈。
爲此,PTJ 提出了一個結構性的利率交易框架:收益率曲線陡峭化交易。其思路爲:
更深層的判斷是:在宏觀資產配置框架中,"安全性"的定義本身正在重構。曾經的避險資產------即美債------在財政主導背景下已不再安全;而比特幣,正因其抗審查、非信用性與稀缺性,逐漸被市場作爲"新避險資產"納入組合核心。
比特幣的邏輯重估:從"邊緣貨幣"到"宏觀錨點"
PTJ 在2020年首次公開表示增持比特幣時,引發了傳統華爾街極大的關注。他當時稱之爲"競賽中最快的馬",意指比特幣是面對全球貨幣寬松與通脹預期最具反應彈性的資產。而在2024-2025年,他已經不再把比特幣僅僅視爲表現最強的風險資產,而是看作一種"制度對沖"工具,是應對政策不可控風險、財政路徑不可逆危機的必要倉位。
他的核心觀點圍繞以下五個層面展開:
1. 稀缺性是比特幣的核心貨幣屬性
"這是人類無法調整供應的唯一事物。"
在 PTJ 看來,比特幣的 2100 萬上限是一種極致的貨幣紀律,是對中央銀行"隨意擴表"的根本反抗。與黃金不同,比特幣的發行路徑可以完全預測且完全可審計,鏈上透明度幾乎消除了"貨幣操作空間"。在"大規模貨幣通脹"成爲常態的背景下,這種稀缺性本身就是避險。
2. 供給與需求動態存在"價值錯配"
"比特幣具有黃金66%的價值儲存特性,但市值僅爲黃金的1/60。這告訴我比特幣的價格有問題。"
這是他在2020年就提出的定價模型,而到2025年,他更新了該框架:比特幣的市場接受度已超過早期指標,ETF批準、機構買盤、監管明確性都大幅提升;而金價的邊際效用正在遞減。因此,他明確表示:"如果現在要我選擇一個來對抗通脹,我會選擇比特幣而不是黃金。"
3. 高波動≠高風險,關鍵在於"波動率加權配置"
PTJ 一再強調,比特幣的風險不在於"它會波動",而在於投資者未能用合適的方法衡量與配置:
"比特幣的波動性是黃金的五倍,所以你要以不同的方式配置。"
他指出:在機構組合中,比特幣應該以黃金的1/5比例配置。例如若黃金配置爲5%,則比特幣應在1%左右,並通過ETF或受監管期貨等工具進行建倉。這並非戰術性投機,而是風險預算中對高波動資產的標準對待方式。
4. 制度性採納正在加速比特幣的主流化
PTJ 本人所在的投資公司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文件中披露,其持有逾440萬股某比特幣現貨ETF,市值超過2.3億美元,較上季度增長超過4倍。這一動作不僅是個人判斷的體現,更是制度資金通過合規通道參與比特幣配置的先行信號。
5. 比特幣是一種反"貨幣主權"的配置錨
"比特幣應該存在於每個投資組合中。"
他已不再以"進攻資產"理解比特幣,而是視其爲一項結構性對沖工具,是面對財政收縮無望、債務貨幣化深入、主權信用貶值過程中的唯一非政治化資產。這種資產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在大型機構的"通脹防御組合"中,且地位將逐步接近黃金、優質科技股等高流動性避險項。
"逃逸速度"與配置原則:三元避險模型下的資產重組
當一個投資者開始從"組合防御"角度看待資產時,他關注的不再是收益最大化,而是風險失控時系統是否仍可自洽運行。Paul Tudor Jones 的比特幣配置並不尋求"押注價格",而是構建一個能承受政策誤判、財政失序與市場再定價的宏觀防御框架。他將比特幣、黃金與股票定義爲"抗通脹三元組":
"比特幣、黃金和股票的某種組合可能是你對抗通脹的最佳投資組合。"
但這組三元並非等權或靜態,而是依據波動率、估值與政策預期動態分配。PTJ 在此框架下形成一整套操作原則:
比特幣配置權重必須按波動率調節,通常不超過黃金配比的1/5;在強週期轉折期或流動性危機階段,更需對比特幣部分加期權對沖。
比特幣並非戰術倉位,不因联准会一次會議或某月通脹數據而增減;它是針對整個"主權信用風險上升"邏輯所設的底層資產屏障。
他通過某比特幣信托及期貨持倉來規避持幣托管與合規壁壘;這一機制的流動性與透明度,也是機構參與的關鍵。
他提倡通過限制比特幣單日損耗值、設定最大跌幅退出機制來管控"劇烈再定價"階段的情緒交易風險,保障組合穩定。這組策略最終構建出的,是一種以比特幣爲基底的避險防御型結構。而其結構中比特幣的角色,與其說是"投機標的",不如說是"貨幣體系的保險單"。
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