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三大去中心化發射平台對比:誰將引領迷因代幣新浪潮
去中心化發射平台的興起與角逐
去中心化發射平台是區塊鏈項目或去中心化交易所運營的平台,旨在幫助新興項目通過首次代幣發行向公衆發行代幣。這些平台爲項目方提供募資渠道,同時讓投資者有機會早期參與優質項目。本文重點介紹的是迷因代幣發射平台,它們與傳統平台的主要區別在於上線代幣市值較低、幾乎100%流通、多爲迷因代幣,且用戶發行門檻低,潛在的財富效應更顯著。
這類平台的主要作用包括:
自從某知名平台在去年取得巨大成功後,LaunchPad成爲了許多開發團隊甚至公鏈的創業首選。然而,大多數嘗試最終都無果而終,市場對迷因幣的共識仍集中在該平台上。
除此之外,近期一個老牌迷因幣也推出了自己的LaunchPad,旗下多個代幣最高市值曾突破1000萬美元,開局表現不俗。另一方面,AI代理LaunchPad的領軍者最近推出了新的參與方式和活動,其母幣在一周內價格翻倍,新活動似乎取得了一定成效。
雖然這三個平台都屬於LaunchPad類型,但在功能上各有特色。讓我們來看看它們的不同之處,以及近期值得關注的代幣。
三大LaunchPad比較
平台A
作爲迷因狂潮的發源地,該平台在巔峯時期日收入超過700萬美元,即使在當前迷因熱度降溫的情況下,仍保持每日約150萬美元的水平。自上線以來,總收入超過6億美元,堪稱加密貨幣領域的印鈔機。
該平台的收入以SOL計價,但與其他項目不同,他們選擇不斷將SOL兌換爲USDC。自2025年以來,他們已售出價值3.17億美元的SOL代幣。這種做法雖然在觀感上不佳,加上之前的一些負面事件,使得該平台雖然盈利豐厚,卻未能得到生態系統的全力支持。
在代幣方面,該平台已成爲發行迷因幣的首選,涵蓋了各種主題,包括動物、諧音、新聞事件、AI等。基本上任何概念都可以在這裏變成迷因幣,因此平台本身並不特別主打某個特定方向。
平台B
相較於平台A,這個平台在生態系統中更具正統性。其背後的代幣是該鏈上最具代表性的迷因幣,也是最早具有財富效應的迷因幣之一。該項目在生態系統中深耕多年,經常參與各種線下活動,與生態系統的關係明顯更爲密切。
在機制上,該平台表現得更加無私。其收入爲交易手續費的1%,用於平台運營和增長、支持驗證者以推動DeFi發展和保護網路,以及回購銷毀平台代幣。此外,他們還與生態系統中的其他項目合作,展現了對生態發展的誠意。
目前該平台市值最高的代幣靈感來自一只知名網紅貓,最高市值曾達3800萬美元。此外,平台同名代幣和另一個因創始人操作而爆紅的代幣也值得關注,雖然它們的市值已從高點回落。
平台C
這是一個最初建立在另一條鏈上的AI代理LaunchPad,後來擴展到本文討論的鏈上。其商業模式相對簡單,用戶在平台上創建和交易代幣都需要消耗平台代幣。然而,隨着AI熱潮退去,平台上的代幣發行數量大幅下降。
爲了應對這一情況,平台最近推出了重大更新,包括:
參與方式包括質押積分、投入平台代幣,以及在成功啓動後領取購買的代幣。這種機制旨在打造一個更小範圍、忠誠度更高的LaunchPad,類似於某些中心化交易所推出的積分打新活動。
總結
這三個平台各有優勢和隱憂:平台A以強勢的流量優勢和高收益模式著稱,但也因頻繁套現和負面事件飽受質疑;平台B通過社區建設和低費率分潤向生態示好,但面臨注意力分散的挑戰;平台C的創新機制爲布局新賽道,但能否持續吸引用戶參與仍待觀察。
LaunchPad賽道的未來發展將取決於平台能否在短期熱度和長期生態建設之間取得平衡,以及項目方能否提供真實價值而非僅依賴敘事。對於研究者和參與者來說,除了關注流量和價格波動,更應深入分析各平台機制的風險和潛力,以找到真正值得長期關注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