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去中心化社交網絡如何破解身分認證難題
去中心化社交網絡的用戶身分認證挑戰與解決方案
在2017年,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去中心化社交網絡面臨的三大挑戰:用戶增長與留存、個人信息處理以及廣告收入。他們認爲,主流科技巨頭在這些方面的規模優勢,使得新興競爭者難以立足。
然而,隨着技術的發展,這些"不可能"的挑戰似乎正在變得可以克服。本文將聚焦於第二個挑戰 - 用戶身分認證問題,探討新興的解決方案。
社交媒體的身分認證困境
現代社交媒體平台面臨着機器人泛濫的問題。這些虛假帳戶不僅影響公衆討論,還被指控幹預選舉等重大事件。對於強調匿名性和隱私的去中心化平台而言,如何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確保帳戶真實性,成爲一個棘手的問題。
傳統的KYC方案顯然無法滿足隱私需求。關鍵在於在"確認用戶是真人"和"保護個人數據隱私"之間尋求平衡。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案:基於生物特徵的認證和基於社交網絡的擔保。
基於生物特徵的認證方案
在這一領域,某項目提出了一種基於視網膜掃描的解決方案。該方案通過專用設備掃描用戶虹膜,生成唯一標識,並使用零知識證明技術來保護隱私。
該項目主張,隨着AI的發展,以隱私保護和去中心化的方式區分人類和機器人變得越來越重要。他們希望創建一種"數字護照",爲未來的社交網絡和全球治理奠定基礎。
然而,這種方案也引發了諸多爭議,包括隱私保護的有效性、數據安全性以及對發展中國家用戶的潛在剝削等。一些國家甚至因安全和隱私考慮禁止了該項目的掃描活動。
更廣泛的擔憂在於,即使軟件完全可信,專用硬件設備仍可能存在後門,允許祕密收集用戶的實際生物特徵數據。
基於社交網絡的擔保方案
另一種方法是利用社交網絡進行身分驗證。其核心思想是,如果多個已驗證用戶爲某人擔保,那麼這個人很可能也是真實用戶。
某項目要求申請者提交個人信息和保證金,並由已在系統中的用戶進行擔保。如果在一定期限內無人質疑,申請者即可通過驗證。
其他類似項目還包括通過視頻通話互相驗證、持續解決驗證碼等方式。這些基於社交驗證的方案相比生物特徵掃描,似乎不那麼具有侵入性,某些方案甚至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匿名性。
人類身分認證的未來
隨着AI技術的進步,設計新穎的人類身分證明機制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不僅關係到普遍基本收入等應用,更是未來社交網絡治理的基礎。
然而,在數據隱私、流程復雜性和有效性之間存在諸多權衡。一種可能的混合路徑是:短期採用生物特徵識別,長期過渡到基於社交網絡的方案。
未來,這一領域需要更多的流程、代碼和數據透明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建一個符合去中心化和隱私保護理念的社交網絡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