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User-a43bc48f
vip
幣齡3年
最高等級5
用戶暫無簡介
😘 @dYdX 推出了周度挑戰賽,獎金池高達4萬美元,這不僅是給社區的福利,也是對生態活躍度的一種刺激。順帶一提,他們的v4.0版本也正式上線了,裏面帶來了不少升級,既提升了性能,也增強了風險控制和治理機制。
說到交易體驗,新的版本支持了“Reduce-only”訂單,這個功能挺實用的,簡單來說就是只能減少倉位,不能反向加倉,這對短期交易特別有幫助,尤其是像市價單、止盈止損這些命令,風險控制更到位,也能避免操作失誤。
提現這塊也做了嚴格的限流設計,畢竟資金安全擺第一。比如IBC跨鏈提現限制,每小時最多只能提走總鎖倉的1%或者100萬美元,每天最高10%,避免緊急情況下資金被大規模抽走。另外,如果帳戶出現負抵押或者鏈上出現長時間卡頓,提現和轉帳都會被自動暫停,保障系統穩定。
治理方面,新增了x/govplus模塊,給代幣持有人更多權力去處罰那些不守規矩的驗證者,特別是防止像MEV這種破壞公平性的行爲。還有x/authz模塊,支持帳戶授權其他帳戶操作,這樣一來,投票委托或者自動復投都更靈活方便了,整個生態運作更加智能化。
總的來看,這次升級不僅讓dYdX更好用,安全性也大幅提升,挑戰賽的推出還能吸引更多人參與進來,感覺dYdX在DeFi領域的布局越來越完善,後續值得期待。關鍵是它在 @KaitoAI 上有榜單活動
DYDX4.56%
DEFI6.35%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現在很多人都在講“Bitcoin for Social Good”,但真正能落地的不多。 @GOATRollup 也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概念的,但它想解決的是這個事情“怎麼才能真的做對”,不是光有情懷就夠的。
比特幣的確值錢,但問題也很現實:想囤更多比特幣,除了買,就是挖礦。但挖礦太貴,買又得真掏錢。對很多普通人或者發展中國家來說,根本玩不起。GOAT 的思路是跳出這個困局——怎麼在不碰法幣、不靠挖礦的前提下,持續地產出 BTC 收益。
這個事其實挺難的,因爲比特幣的稀缺性決定了它不是那種“輕輕鬆松就能生錢”的資產。但GOAT 想試着重構一套機制,讓比特幣的收益能像穩定幣一樣,變得可以“持續供給”,而不是靠資本投入。
這背後的想法其實挺有意思的:比特幣作爲一種“社會性資產”,不應該只是富人的避險工具,也不應該只是礦機廠的生產資料。它也可以被設計成一個面向普通人的公共財富來源,只要方法對。
說到底,GOAT Network 想打破的是比特幣的“不可獲得性”。不是去改變BTC的機制,而是試圖圍繞它做出新的經濟模型,真正讓“爲社會創造價值”這件事,也能帶來BTC收益。這才是下一階段比特幣故事的新開頭。關鍵是它在 @KaitoAI 上有榜單活動!!
BTC0.42%
GOAT2.5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 @TheoriqAI 正式進入第二階段了,現在不再是單純地“搞數據、搞信號”,而是開始讓整個系統真正動起來,能在鏈上執行實際操作了。整個架構從策略設計到鏈上執行,開始逐步打通,這是 OLP Swarm 最關鍵的一步。
現在他們的 Policy Agent 已經可以直接在鏈上開倉、關倉。這些 agent 會根據市場價格波動的數據,比如過去 24 小時的價格範圍,來判斷是否需要調整流動性位置。聽起來簡單,其實就是模擬一個穩健的流動性策略框架,只不過整個過程都交給 agent 自動判斷和觸發。
在執行層,LP Agent 的角色就更關鍵了。它已經被接入到了 UI 裏,可以接收其他 agent 給出的結構化指令,比如要換什麼幣、在哪個 fee tier 上交易、最大滑點是多少等等。這套機制是用 Rust 寫的,意味着未來其他開發者也可以直接基於這套框架來擴展、定制自己的 LP agent。這算是 Theoriq 朝“DeFi 自動執行”邁出的一大步。
比較有意思的是他們還引入了 Evaluator Agent,簡單來說就是“考核官”,負責追蹤每個 agent 的表現,比如策略效果、gas 成本、成交效率這些指標。有了它,整個 Swarm 系統就能不斷根據歷史表現做動態優化,不斷篩選和調整策略組合。
總體來看,Theoriq 在往一個更完整的“Agent 網路”方向推進。從策略決策,
BZZ-1.05%
AGENT0.71%
DEFI6.3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 @TheoriqAI Protocol 的第二階段,其實才是真正開始“上場實戰”。前面那些信號 agent 和觀察 agent 只是幫忙看行情、做數據分析,真正去鏈上幹活的,是這輪主角:策略 agent 和 LP agent。
簡單說,這兩個角色一個出主意,一個去執行。策略 agent 負責判斷該不該調倉,比如當前市場波動大不大,需不需要換池子、加減倉,策略細節怎麼調。而 LP agent 就是執行者,拿到策略就直接去鏈上調整流動性頭寸,哪裏收益高就往哪兒跑,自動避險、控制滑點,全都靠它完成。
這一階段他們把整個流程做了完整的演示,從前端的數據採集,到策略推演,再到鏈上的實際執行,整個 Swarm 像一個有意識的“流動性機器”,自己就能做決策、跑策略,完全不需要人工點按鈕。
這個系統的難點不在於做自動化,而在於做“動態”的自動化。市場一直在變,策略得能跟着變,這就需要 agent 不僅能執行,還要能自己判斷和調整。Theoriq 想做的,不是工具,而是一個能自己思考的金融智能體,感覺他們離這個目標又近了一步。關鍵是它在 @KaitoAI 上有榜單活動
AGENT0.71%
BZZ-1.0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 @dYdX Chain 上線了不少細節功能,感覺在安全和治理方面又邁了一大步。先說提現限制吧,如果某個子帳戶出現負資產或者無法清算,系統會自動限制該子帳戶提現和轉帳50個區塊,這樣設計挺聰明,能防止風險擴散。還有,如果鏈上出現5分鍾以上的宕機,也會觸發這個限制,保障整體穩定。
另外,治理方面引入了“治理懲罰”機制,叫x/govplus,允許持有層1代幣的人對違規的驗證者和他們的抵押者進行懲罰,特別是防止那些搞MEV(礦工可提取價值)的行爲,這對保持網路公平非常重要。
還有個叫x/authz的模塊,也上線了,簡單來說就是授權功能,可以讓一個帳戶授權另一個帳戶代爲操作。這樣不僅可以實現投票權委托,還能支持自動復投等新玩法,感覺給生態帶來更多靈活性。
最後,dYdX也升級了底層的Cosmos SDK到0.50.3版本,帶來了更快的提案審批流程,允許用更短時間和更高門檻來加速重要提案的通過。如果加速提案沒過,還會自動轉成普通提案重新投票,機制挺人性化,避免拖沓又保留公平。
整體看下來,dYdX不僅在交易體驗上下功夫,更注重治理和安全,這才是生態能穩健發展的關鍵。以後用起來也更放心了。關鍵是它在 @KaitoAI 上有榜單活動
DYDX4.56%
ATOM0.49%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最新的 #Starboard# 上線了,這次是 @irys_xyz , 跟 Cod3x 搭配後,開始在 DeFi 裏搞點真正“智能”的東西,不是靠人手動改參數,也不是靠 bot 撞運氣,而是讓 AI 能記住東西、學東西,最後還可能靠“賣腦子”賺錢。
以前那些交易配置,比如倉位、止損、入場條件等等,大多是存在鏈下的,一旦被篡改或者丟失,就可能導致嚴重損失。現在這些可以直接上鏈放到 Irys 上,誰也改不了,AI 可以放心調用,還能動態調整,這才是真正的“安全策略”。
更有意思的是 AI 的“記憶系統”。Irys 不是普通數據鏈,它有三層結構,短期記當前市場,長期記歷史交易,還有一層是長期策略邏輯。Cod3x 的 AI bot 可以反復學習自己過去的決策結果,不斷優化。這種強化學習,真的是比過去那種靠寫死的規則要強得多。
而且策略也不再是“內部用”了。Irys 支持鏈上直接打包策略、信號出售,別人可以復制、租用、打包成資產去交易。你如果做得好,不光能跑得穩,還能靠“賣模型”掙錢,這就是 DeFi 下一步該走的商業化路徑。
整個來看,Cod3x 想做的不是改造交易體驗,而是把“金融智能”這件事徹底搬上鏈。而 Irys 則提供了這個 AI 所需要的所有基礎設施——存儲、執行、數據、記憶、變現。這種組合如果跑得通,會是下一波 DeFi 的核心設施。
DEFI6.3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 @wardenprotocol 是專門爲“AI+區塊鏈”量身打造的一條 L1 公鏈,不是那種跟風貼AI標籤的項目,它是真的在底層架構上做文章。
簡單來說,現在的大多數區塊鏈項目,智能合約其實挺“笨”的,只能按照預設規則執行,沒法處理模糊或復雜的場景,也接不了AI模型的結果。Warden 就想打破這個限制。
它的核心點在於,把 AI 的“判斷力”和鏈上的“確定性”結合起來,讓智能合約也能用上 AI 的輸出,同時還能驗證這些結果是真實可信的。這等於給區塊鏈裝了一個“腦子”。
這背後不只是搞個AI API,而是把AI決策引入鏈上邏輯,而且通過密碼學手段保證可信,真正實現了“鏈上可驗證的AI”。這在之前的鏈上是做不到的。
這種模式最大的潛力,就是可以支持一大波以前做不了的新應用,比如鏈上智能推薦、動態風控、復雜博弈類遊戲、甚至是AI驅動的自動 DAO 決策等等。
簡單講,Warden Protocol 不是一個“AI項目”,而是給所有未來想結合 AI 的 Web3 應用,提供了一個底層工具箱。這比單純發個AI幣或者弄個Agent dApp,要深得多。
很多人都在說“AI是Web3的新方向”,但目前真正從基礎設施入手解決痛點的不多,Warden 是目前少數能看到清晰路徑的項目之一。
L12.05%
AGENT0.71%
DAPP-0.63%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 @TheoriqAI 放出了一個實機 demo,把他們的 OLP Swarm 整個流程展示了一遍,核心就是一羣 Agent 如何在鏈上“看盤+下單+調倉”全自動搞定,看完之後我只能說,這項目是真的在認真做事。
這個 Swarm 是怎麼工作的呢?一開始是從 Uniswap v3 上讀取池子數據,比如價格的變化脈衝。接着交給 Statistical Agent 來分析,計算最近一段時間的均值、波動率這些關鍵指標。然後 Policy Agent 根據波動情況來決定是不是要調策略,比如改變倉位寬度或者換一個交易區間。
最關鍵的是 LP Agent 的動作,接到策略信號之後直接在鏈上開倉、做 swap、mint 流動性倉位,整個過程都有交易哈希返回,確認完成。這就不是一個“只做研究”的項目了,是真正能在鏈上跑起來的自動策略機器人。
而且這個 Swarm 是實時感知市場變化的。當我們給它一個自然語言指令,比如“幫我看看現在市場怎麼樣,需要調整參數嗎?”它能自動分析當前市場情況,然後實時調整已有倉位的策略,比如收緊或者放寬倉位區間。這才是真正的 Agent 協作執行。
簡單來說,現在的 Theoriq 不是在吹什麼 AI + DeFi 的概念,而是已經讓一羣 agent 具備了基本的“看行情+做判斷+鏈上實操”的能力。下一步應該會看到他們把這個系統開放給更多開發者使用,到時候整個 age
BZZ-1.05%
AGENT0.71%
UNI7.14%
SWAP1.93%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現在市面上很多BTC二層都號稱自己是“無信任”系統,但其實只要你認真看一眼機制設計,就會發現很多都有一個致命漏洞:出金的路徑不夠安全。尤其是之前BitVM2的版本,有個典型問題——如果Operator惡意分叉狀態鏈,就可能僞造一個“看起來沒問題”的zk證明,從Layer2提走真BTC。
@GOATRollup BitVM2 就是專門爲了解決這個漏洞做的徹底改版。它的核心邏輯是:不管你在Layer2怎麼折騰,所有出金都必須被BTC主鏈驗證才算數。這不是“有問題了再協調”,而是直接從機制上杜絕“僞造狀態+生成假證明”這條路。
GOAT用的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排序器網路,每個區塊都帶籤名,而且區塊頭和籤名都會發布到比特幣主鏈上。這就等於是給每一筆操作都上了“主鏈公章”。所有的zk證明都必須匹配這個鏈上狀態,否則直接作廢,沒得鑽空子。
出金路徑也被重新設計成“燃燒+證明+提取”三步走。你想提現,先得在Layer2燒掉你的PegBTC,然後Operator要拿出主鏈認可的SPV證明,BTC才會真正釋放。這種機制非常剛性,完全靠代碼執行,沒有人能“插手”。
最狠的是它還加了一套挑戰機制——只要有一方作假,任何人都可以發起挑戰,整個流程是在比特幣原生腳本裏執行,不需要DAO,不需要仲裁,全靠協議自己解決。這種“防賴帳”的設計真的很實用。
對BTC二層來說,快不是第一要義,能安全退出、保護資產才是底
BTC0.42%
ZK6.79%
GOAT2.5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1
  • 分享
Arsalan354vip:
去睡覺吧,沒什麼好看的。等莊開始工作。莊可能會一直拖延,把姨太三日圖的中軌推高到32,然後向上移動。大家看看我的預測是否準確。
🤠 @0xSoulProtocol 現在的 DeFi,說實話聲音是夠大了,但底子沒跟上。產品看着越來越多,真正能用得上的反而越來越割裂。Soul 不是來搶熱度的,它想做的,是把這個領域裏早就該統一的基礎設施真正連起來。
我們一開始爲什麼相信去中心化金融?不就是因爲它不設門檻、資金可以自由流動、各種協議之間能互相組合嗎?但這些承諾,今天還有幾個是真正做到的?Soul 想把這些“原本該實現”的東西再撿起來,而且不是靠新瓶裝舊酒,而是直接在底層去打通。
它不再讓不同協議各自爲戰,也不讓流動性被鎖死在某個鏈上。它要讓借貸變成一個“真正開放”的市場,而不是一堆接口、一堆橋,各自玩各自的規則。
Soul 的願景不是去做另一個“更響亮”的借貸協議,而是回到這個行業的初衷,把“開放金融”重新變成現實,而不是口號。如果你也覺得現在的 DeFi 越做越重,不如來看看 Soul 是怎麼玩的。
官網:
DEFI6.3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2
  • 分享
drunkardboy3vip:
坐穩扶好,馬上起飛 🛫
查看更多
🤪 @TheoriqAI 又推進了一大步,Swarm 現在已經能根據市場變化自動調整策略。比如最近 24 小時價格波動和交易量突然放大,Policy Agent 就判斷當前市場不穩定,於是主動把容忍波動的範圍縮小,把跟蹤時間從 24 小時改成 4 小時,更靈敏地應對行情變化。這一步的核心,其實是 Swarm 的反應速度和策略調整的能力開始接近“人”。
這一改動意義不小,因爲這代表 Theoriq 的 Agent 網路已經具備了“自己決策、自己下單、自己調整”的完整閉環。LP Agent 可以鏈上開倉換幣,Policy Agent 主動優化策略,後面甚至可以接入像 這樣的數據來源來協助決策,整套系統就像是一個會自己思考和執行的金融體。
別忘了,這一切的底層是 Theoriq Protocol 在驅動,它本質上是爲 Agent 協作設計的基礎設施。裏面有 Agent 的身分認證、加密通訊、羣組發現與協調機制,還有 onchain 上的價值交換邏輯。簡單說,Swarm 能跑起來,不是靠寫死的代碼,而是靠協議賦能的靈活架構。
下一步他們要做的事情也很有看頭。一方面是把 OLP Swarm 的這套系統徹底打磨完,另一方面是準備揭曉一批新合作夥伴,以及深入講講 Theoriq Protocol 自身到底能撐起哪些更復雜的 Agent 應用。現在只是開始,真正的 Agentic Econ
BZZ-1.05%
AGENT0.7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 @Aptos 爲什麼這麼適合做支付?其實關鍵就在四個點:流動性、交易效率、擴展性,還有應用收入。Aptos這幾樣都做得挺好。
先說穩定幣,Aptos上已經有超過14億美元的穩定幣,而且比去年增長了11倍,月交易量超過300億美元,流動性絕對足夠。再加上交易速度,125毫秒一個區塊,秒秒鍾搞定,結算速度特別快,體驗感槓槓的。
擴展性也很牛,峯值TPS破了1.9萬,手續費又超級低,平均才0.0005美元,這對於做支付來說,真的是成本壓得很低。最關鍵的是,應用收入方面也給力,6月Dex交易量創歷史新高,5億美元的交易額帶來了超過85萬美元的生態收入,連續9個月增長,說明生態活力挺強的。
另外一個趨勢是現實資產在Aptos上的代幣化也越來越多,已經有超過5.4億美元的現實資產上鏈了,像私募信貸和機構基金都在用。這些都說明Aptos不僅技術硬,生態也越來越豐富,做支付和金融應用的環境越來越成熟。
APT1.8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1
  • 分享
CryptoLoverArtistvip:
hi. 請🙏 關注我。我會關注回去的! 🎉
過去的 DeFi,其實挺“傻”的。你可以理解爲,大多數策略都是“短記性”的,每次執行都像失憶一樣,完全不記得過去發生了什麼。每個策略孤立運行、每次決策都要從零開始,就像你炒幣只能靠本能和感覺,毫無“經驗積累”。這其實是限制 AI 發揮的最大障礙。
Cod3x 跟 @irys_xyz 正好想解決這個問題。Cod3x 做的是自動化 DeFi 操作,但它不是用老一套腳本邏輯,而是接入了 AI agent 系統,試圖讓機器在鏈上也能“思考”和“總結”。不過這些 agent 要是沒有“記憶力”,再智能也只能反應快,無法真正決策。
這時候 Irys 的定位就很關鍵。它是一個專爲數據存儲和智能合約執行而設計的 L1,不同於那種什麼都做一點的鏈,Irys 專注的是“記住”和“調用過去的記錄”。永久+臨時的數據都能放在鏈上,成本也低。換句話說,就是幫 DeFi 做了一層“記憶中樞”。
配合 Cod3x 的 AI agent,Irys 可以記錄交易歷史、市場狀態、策略調整等一系列行爲,讓 AI 在鏈上不只是反應,而是真正理解過去、預測未來。這不是在給交易員換個界面,而是在底層重構整個 DeFi 的運行邏輯。從人腦操作變成“有記憶的 AI 系統”,這是 DeFi 下一步演進的關鍵。
DEFI6.35%
AGENT0.71%
L12.0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看到 @Mira_Network 提到一個非常關鍵但容易被忽略的問題:AI 一旦大規模應用,偏見的影響會被無限放大,而且是累積性的。
現在AI已經不只是玩具,它開始被用在搜索、醫療、金融、教育這些真正影響人生活的場景裏。表面上是提高效率、提升體驗,但如果底層的數據和邏輯本身就帶着偏見,那問題就不只是“答錯題”這麼簡單了。
比如在醫療場景,如果AI對某些人羣的疾病識別率偏低,那影響的就是生死;在金融領域,如果模型默默降低了某些地區或羣體的信貸評分,那整個社區可能都長期拿不到發展機會;教育更不用說,如果AI一直在用某種固有的視角去推薦內容,孩子們從小接觸到的就是一種被過濾過的“世界觀”。
這些問題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們不是一次性的錯誤,而是每天、每秒都在重復,悄悄把這些偏差變成“默認”。以前技術出錯,可能只是局部影響,但AI一旦以基礎設施的形式跑在全球系統裏,那一個小小的偏見,可能就會影響幾十億次的決策,根本沒法挽回。
所以比起糾結AI會不會胡說八道,更需要我們警惕的是它“很有邏輯地持續在錯”。偏見不再是個局部問題,而是個規模化、複利式的風險。如果不早做幹預,等我們發現時,影響已經根深蒂固了。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 @TheoriqAI 接下來要幹嘛?他們的方向其實已經很明確了:把這套 Agent Swarm 的玩法,真正打造成一個可以規模化復制的流動性管理系統。
第一個版本只是開了個頭,接下來他們打算圍繞 DEX 做更細致的策略自動化,把 LP 管理這個核心角色做得更智能、更靈活,形成一整套專屬 Theoriq 協議的“流動性戰隊”。而且這不光是產品優化,他們也在研究怎麼接入像 vaults 這些更成熟的架構,提升策略執行的效率和穩定性。
從外部合作來看,他們接下來會有一系列社區活動、項目合作和協議級聯動。說白了,不只是做技術,還要讓這個生態“動起來”。Agent 本身就是一個需要網路效應的體系,有人用才有價值。
可以看到,他們的節奏是先小範圍測試,打磨模型,然後才擴展出去。如果後面能在幾個頭部鏈上跑通自動化 LP 策略,Theoriq 這個 Agentic Finance 的故事,可能真能跑出點新東西。我們繼續看着。
AGENT0.71%
BZZ-1.0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 話題
    1/3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